|
N.A.M | 做梦真的会影响睡眠质量吗?发表时间:2021-10-25 10:28 闭上双眼 进入梦境 仿佛是另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有人迷恋梦境 有人表示频繁做梦意味着睡眠不好 这时候第三波人出来发表看法了: “昨天睡的太好了,一夜无梦, 我睡觉基本不做梦, 羡慕你们做梦跟电视剧似的。” ![]() 所以,梦和睡眠到底有着怎么样的关系呢? 白日做梦,常比喻根本不能实现的梦想。 因为我们清醒的时候,是不会做梦的。 梦存在的基础,是睡眠。 人入睡后,大脑就进入了休眠状态,但有一小部分脑细胞仍在活动,这些脑细胞就是会做梦的脑细胞。 人们正常的睡眠结构周期分两个时相:非快速眼动睡眠期(NREM)和快速眼动睡眠期(REM)。NREM与REM交替出现,交替一次称为一个睡眠周期,两种时相循环往复,每夜通常能有 4~5个睡眠周期,每个周期 90~110分钟。 梦,就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(REM睡眠)阶段。第一次REM阶段,大约出现在睡眠之后的90分钟。在经过了一个短期的REM阶段之后,进入了一个没有快速眨眼活动的睡眠阶段(non-REM or NREM)。 梦是人体一种正常的、必不可少的生理和心理现象。 曾经有人进行过阻断人做梦的实验。 结果表明,剥夺梦,就是在剥夺睡眠,会引发人体一系列生理异常,如血压、脉搏、体温以及皮肤的电反应能力均有增高的趋势,植物神经系统机能有所减弱,同时还会引起人的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,如出现焦虑不安、紧张、易怒、感知幻觉、记忆障碍、定向障碍等。 由此可知,一夜正常的睡眠,不做梦是不可能的。只不过有人记得,有人不记得。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,做梦,是人们潜意识的愿望的表达。 它对人的注意力、情绪和认识活动有较明显的调节作用。 从精神分析心理学角度看,现实生活中未能或不能获得满足的欲望,却可以在梦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,调节心理平衡。如果剥夺快速眼动睡眠,人压抑在潜意识中的愿望也不能被实现,那么容易产生压力,情绪,自我认知低等问题。
所以,能够做梦不但不会对睡眠产生危害,反而会有利于身体健康,是保证机体正常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。 既然不是梦的错,那么到底是谁影响了睡眠? 是身体和精神状态。
身体上或精神上高度紧绷的时候,人们会记得梦境,感觉自己经常、频繁做梦,进而影响睡眠质量。 比如精神压力过大时,做一些令人伤心难过或觉得惊慌恐怖的噩梦,使人从睡眠中惊醒,醒后又很难再入睡,大脑得不到休息,过度疲劳导致睡眠质量下降。
如何不让频繁做梦影响睡眠质量?找准根源后,就要对症下药。 1 缓解压力和焦虑 大多数时候,频繁的梦魇都是压力和焦虑引起的。善于应对压力和焦虑,让自己更平稳的入睡,是很重要的人生技能。 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![]() 3 专业治疗 去医院看医生,确认是否是心理或身体健康状况引起的睡眠质量下降,好有针对性的医治。 N.A.M意大利进口床垫 健康睡眠 |